县民政局:“1234”举措破解基层救助管理难题
日期:2024-12-10
来源:大方发布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
视力保护色:
近年来,大方县高度重视救助管理工作,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工作要求,构建一个网络、抓实两项行动、强化三项措施、完善四项机制,建立了“物质+心理”等多维救助服务模式,成功破解基层救助管理不高效的难题,有力保障了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 构建一个救助网络。建立了由民政部门牵头,公安、卫健、住建、综合执法、医保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救助管理联席会议制度,主动协调研究解决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作配合,实现了横向与救助专线“一号通”、110指挥中心、县人民政府相关部门配合,纵向与市救助管理站、各乡镇(街道)、村(社区)联动的四级救助管理服务体系。 开展两个专项行动。将“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各项重大活动紧密结合,坚持恶劣天气加强巡、传统节日强化巡、重点区域常态化巡的原则,劝导流浪乞讨人员入站接受救助,为流浪乞讨等各类临时遇困人员撑起“遮阳伞”。从今年11月15日起至2025年3月15日,连续三个月将“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列为救助重点工作,部门之间密切协同、乡镇(街道)落实属地责任,常态化开展街面巡查,为流浪乞讨等各类临时遇困人员搭建起“避风港”。强化三项救助措施。一是强化救助政策宣传。充分利用媒体开展政策宣传的基础上,在车站、重要醒目标识点、农贸市场等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的区域设立了43块救助站点、引导牌,为群众求助提供指引。二是强化救助制度落实。建立易走失人员信息库,帮助返乡受助人员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为符合条件的人员落实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相关政策,督促其近亲属或监护人员履行扶养(抚养、赡养)义务,健全源头治理和回归稳固工作机制。三是强化救助成效跟进。大方县救助管理站与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等单位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对患病流浪乞讨人员及时进行救治;与社工站共同建立心理救援服务联动机制,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治疗,为受助人员重返家庭回归社会提供有力的信心支撑。 完善四项工作机制。一是健全主动发现机制。充分发挥基层村(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广大村民的“哨兵”作用,构建全覆盖的街面、村落监控网络,全力实现早发现、早救助。二是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在街面巡查、身份识别、医疗救治等方面与公安机关、城市综合执法部门、医疗机构等单位实时联动,确保应救尽救。三是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县救助管理站落实主体责任,乡镇(街道)落实属地责任,公安、城市综合执法等部门落实街面巡查责任,医疗机构落实救治责任,任务分解到部门、责任落实到岗位,实现了主体明确、权责清晰。四是健全兜底保障机制。县救助管理站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流浪乞讨人员,根据流浪乞讨对象实际需要,从衣、食、住、医、返等方面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让受助人员感受到家的温暖。2024年以来,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04人次,提供心理帮扶16人次,回访流浪乞讨人员32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