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公路管理段:五项举措推动清廉公路建设
日期:2024-10-15
来源:大方发布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
视力保护色:
近年来,大方公路管理段以“五正”为支撑、“五廉”为抓手,围绕“廉韵大方,清爽公路”使命任务,创新工作举措,推动清廉公路建设。
提升“三种学习质效”,推动奋进意识入脑入心
班子带头提“领学促学”质效。支委班子坚持以上率下、身体力行,带头把学习放在首位、贯穿始终,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同时结合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交流研讨,围绕确定的主题,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带头谈认识、讲体会、谈思路、讲举措,带动其他党员干部结合自身实际,谈学习、讲心得、谈感悟、讲工作。
全员参与提“深学精学”质效。坚持学习对象全覆盖、学习载体生动化,推出“政治理论+党纪法规+研讨交流+观看视频”组合式“学习套餐”,采取“线上+线下”“课堂+基地”“活动+实践”学习模式,让干部职工多维度参与学习教育、多载体砥砺党性修养、多形式锤炼政治本色,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增强干部职工奋进意识。
学用结合提“成果转化”质效。坚持将党风廉政建设与行业文化相融合,因地制宜用好单位院内场地打造廉洁文化阵地,厚植廉洁文化土壤。结合管养路段实际,以地方风景区为依托,在G326线K491+800处建设公路驿站,将“廉”融入公路行业中,让廉政文化教育“活”起来。
突出“三个有机结合”,推动廉洁文化绘声绘色
与本土文化结合,深挖廉洁元素。融合地域、道德、行业等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奢香开九驿”文化中蕴含的廉洁文化内涵,在管养路段设置“龙场九驿”文化墙,组织拍摄制作《走进奢香 走进公路》廉洁微视频,通过剧情演绎、重走驿道、廉洁感悟等方式,促进廉洁文化与地域文化、现代文化和公路文化深度融合。
与红色文化结合,细化教育元素。充分用好红色资源这一“活”教材,多措并举,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红色文化活动,引导干部职工重温革命历史,接受精神洗礼,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前行力量。通过组织观看红色电影《一生交给党》、重走古驿道等方式,引导干部职工从历史中接受廉洁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拒腐防变能力。
与家风文化结合,构建良好元素。坚持把家风建设融入干部职工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以“清风润家”为主题,开展“传承良好家风·永葆清廉本色”主题党日活动和“清廉家庭·幸福人生”清廉家访活动,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及家属共筑家庭廉洁防线,营造崇尚廉洁、抵制腐败的良好风尚。
抓实“三项日常教育”,推动“三不”机制落细落实
抓实廉政教育,融廉于教。采取专题辅导、研讨交流、“圈记标注”等方式,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时刻拧紧思想“总开关”。结合党纪学习教育,把爱国主义基地当“教室”、把文物史料当“教材”、把英烈模范当“教师”,组织干部职工参观博物馆、烈士陵园,沉浸式品悟廉洁力量、汲取清廉营养。
抓实纪法教育,倡廉于行。强化党章党规党纪学习,增强法纪意识。以“纪律规矩”为主线,组织开展纪律党课、廉政党课,增强干部职工遵纪守法意识;以“文化活动”为主线,组织以文述廉、以画扬廉、以歌唱廉等活动,传播廉洁理念,营造崇廉拒腐浓厚氛围;以“行业标准”为主线,组织养护标准、安全标准、内部流程等业务知识培训,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在培训中把准纪律尺度,在实践中校准行为偏差。
抓实警示教育,寓廉于防。坚持将作风问题突出、家风不正、行业系统违纪违法等典型案例作为内容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深刻剖析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组织干部职工观看廉政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和看守所、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庭审等,强化震慑效应,让干部职工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紧盯“三个重点环节”,推动监督工作增质增效
紧盯决策落实。坚持把“两个维护”作为政治监督根本任务,紧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紧盯“三重一大”决策执行情况强化监督检查,建立议定事项跟踪落实台账,不定期跟踪,掌握进度,确保各项决策部署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紧盯流程衔接。坚持把“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为落脚点,紧盯项目实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开展专项监督,聚焦费用报销、公务车管理等日常工作强化日常监督,推行“一月一结”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公路养护和内部管理流程,实现了工程项目“保证质量、保障安全、便于验收、利于审计”的彻底转变。
紧盯考核评价。紧盯“精准考核促实效”目标任务,建立健全考核评价管理机制,推行“股室月度评价、个人实绩讲评、股级干部业绩考核、全员年度述职”四位一体考核评价机制,重点培育股级干部贯彻决策、工作谋划、落实执行、沟通协调、带领队伍的能力,进一步树牢实干实绩用人导向,为公路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聚焦“三个核心内容”,推动廉洁公路见行见效
提升功能服务,保障公路畅通。聚焦主责主业,积极实践区域化与差异化结合养护模式,重点在桥涵、隧道、路面病害修补、交安设施上强化投入,有效解决路面病害,保障公路安全畅通。
强化风险处置,织密安全防线。千方百计提升公路安全通行能力。分类施策、量体裁衣制定方案,强化安全排查,对风险隐患进行台账化管理,逐一处置销号。有序推进公路安全精细化提升和路面修复养护工程。明确专人现场蹲守,强化原材料、试验检测、工艺工序等监督管理,确保工程品质优良。
优化民生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结合公路行业优势,推行以工代赈,吸纳工程项目所在地乡镇群众参与日常养护、路面提质改造等工程项目建设,让群众就地就近就业。通过建立台账,加强督导跟踪,确保监督施工单位按时足额发放劳动报酬,同步提升沿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