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热评|让年轻干部更好扎根乡村一线
日期:2025-03-19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
视力保护色:
近年来,一些地方采取多种举措推动年轻干部从城市、机关奔赴乡村振兴一线。年轻干部投身乡村一线既要练就过硬本领,也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做实事。其中,必须迈出的第一步就是要克服“水土不服”问题。正因此,近期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着力解决部分年轻干部在农村基层“水土不服”问题。
一些年轻干部出现“水土不服”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调研,不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身处乡村振兴一线,年轻干部已经在时空距离等方面具备开展深入调查研究的条件。在开展调查研究过程中,年轻干部要花更多的心思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察民情、观实情、想对策,聚焦群众所需,把群众急难愁盼作为重要调研方向,告别作秀式、拿来式的“花样调研”。
必备的能力水平是防止年轻干部出现“水土不服”问题的重要保障。群众工作能力对于身处乡村振兴一线的年轻干部而言尤为重要。能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能不能听懂乡言俚语,既是检验年轻干部存不存在“水土不服”问题的直接参照,也是克服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年轻干部要主动站在群众的立场思考问题,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时刻关注群众需求,畅通群众问题反馈渠道,特别是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正所谓,“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只有真心实意地为群众着想,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对症下药,切实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才能换得群众的真心支持,在乡村振兴中“如鱼得水”。
乡村为年轻干部施展才华、贡献才智提供了无限可能。投身乡村振兴一线的年轻干部要沉下心来,树牢“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理念,祛除“过客心态”,深入一线、融入群众。只有这样,才能破解“水土不服”的问题,真正实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绽放出夺目的青春光彩。(摘编自《光明日报》)
上一篇: 突出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打造过硬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