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媒体聚焦 > 

《贵州日报》“党风廉政”专版|专项治理营商环境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日期:2025-03-13

来源:《贵州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视力保护色:

铜仁市松桃自治县纪委监委通过暗访政务大厅、“陪办”“跟跑”办事群众、企业等找准政务服务堵点;黔西南州纪委监委公开曝光5起损害营商环境典型问题,强化震慑;毕节市大方县设立“作风监测点”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近期,全省多地纪检监察机关向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亮剑”,持续释放以有力有效监督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强烈信号。

优化营商环境事关发展大局。2024年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主动融入、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盯影响营商环境的堵点淤点痛点,开展影响营商环境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补助已到账,解决了公司研发资金需求大问题。”前不久,铜仁市松桃自治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到该县某民营企业开展回访时,公司负责人说道。

此前,松桃自治县纪委监委在监督检查中了解到,该公司因项目验收进度缓慢,导致部分惠企政策未兑现,影响了企业发展。随即,县纪委监委就有关情况进行核查,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提升工作效率,按程序加快项目验收。不久,余下的170万元补助资金便发放到位。“我们联合县级相关职能部门组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聚焦惠企政策落实、政务服务效能提升、亲清政商关系构建等重点事项,开展营商环境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2024年,全县共发现营商环境领域问题线索31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31人。”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4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排查发现影响营商环境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2101个,转线索1906件,立案1486件,党纪政务处分1101人。

紧盯重点问题,省纪委监委印发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聚焦政策落实不到位、政务服务不作为、行政执法不规范和政商关系亲清不分4类问题,分板块、清单式罗列19种具体表现作为专项治理重点。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政商关系亲清不分,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问题,深入职能部门、行业企业及重点项目一线常态化明察暗访,发现并推动解决一批突出问题。

派驻省商务厅纪检监察组督促省投资促进局、省市场监管局、省商务厅等被监督单位找准突出问题,监督推动解决“新官不理旧账”、漠视企业诉求、惠企政策不兑现等方面问题。针对相关单位干部收受管理服务对象礼品礼金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督促深入开展专项整治。遵义市纪委监委紧盯政务服务不作为等问题开展监督检查和暗察暗访。安顺市纪委监委聚焦行政执法人员滥用自由裁量权、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等问题,查处行政执法不规范问题。黔西南州纪委监委用好案件查办成果,督促投资促进、政务服务、工商联等部门强化以案促改促治,建立《黔西南州“企业之家”需求接、转、督、评研判联动机制》,依托“企业之家”平台收集企业意见建议和困难诉求,截至今年2月底,共梳理涉企事项126个,开展涉企活动690次,办理企业需求2237件。

全市新认定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5个,培育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家;承担全省10个“一件事”改革试点任务,在全省率先落地开办餐饮店、企业上市、企业注销等多个“一件事”;通过“贵商易平台”,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民营企业……贵阳市纪委监委聚焦上级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及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开展“全链条”监督,定期与市发改委等部门负责人座谈,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深入职能部门业务科室,对配套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情况开展监督,深入有关企业调研科技创新扶持政策落实情况,以有力监督推动各项惠企政策直达企业。

把深挖问题线索作为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监督检查“找线索”、平台联通“收线索”、上门走访“问线索”等方式,拓宽发现问题线索渠道、开展靶向纠治。比如,各地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公布损害营商环境举报电话,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企业、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围绕“12388”信访举报、“12345”便民服务热线反映问题开展梳理排查,逐一交办开展核查。

各地积极探索,铜仁市纪委监委将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纳入“铜仁立码监督”清单中,畅通监督渠道,共收到群众举报问题14个,转线索3件,督促推动问题整改11个。安顺市纪委监委加强与政务服务中心、信访、投促、司法等职能部门的沟通协作和信息共享,对“12345”政府服务热线等渠道反映的相关问题及时研判筛查、严查快办。毕节市纪委监委针对交通运输、城市综合执法等领域企业投诉较多情况,到相关企业开展实地走访,发现和严肃查处某县3名干部长期故意刁难、吃拿卡要问题。

坚持系统施治,促进形成发现问题、查办案件、促改促治、完善发展的全链条闭环监督机制。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强化案件查办,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对违规经商办企业、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等损害市场公平行为一查到底、从严追责。另一方面,坚决整治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等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或者公正行使公权力的行为,深挖违规“吃喝”“送礼”背后的政商勾连、利益输送等问题,聚焦风腐交织问题循线深挖细查,努力实现查处一个、深挖一片、治理一方的良好效果。

注重完善制度机制,深化标本兼治。省纪委监委会同相关部门出台《贵州省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试行)》,细化完善交往规范,明确相关正面清单10项、负面清单10项,推动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黔东南州纪委联合州检察院、州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建立《黔东南州政务服务监督问效常态化协作联动工作机制》,健全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不断扩宽监督渠道。毕节市织金县纪委监委督促相关部门加强涉企收费政策文件源头把控,公开收费项目、依据和标准,实现收费透明化,对无依据的文件及时修改或废止,着力从源头解决乱收费问题。

“高度关切企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严肃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乱摊派等行业歪风。”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吃拿卡要、冷硬横推、趋利性执法,以及工程建设领域招标投标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严重影响市场秩序行为,加大风腐同查同治力度,督促纠治整改,以有力监督促进保持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黔清风)

【监督一线】

深挖细查招投标领域腐败问题

“要对案件中暴露出的工程建设项目围标串标、明招暗定等问题全面开展自查自纠,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制度机制,保障市场环境透明、规范、高效……”近日,黔南州荔波县纪委监委到县属某国企召开“一案一整改”警示教育大会,通报近期查处的招投标领域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对整改工作提出要求。

此前,荔波县纪委监委到该企业开展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突出问题监督检查时,发现一工程项目在招标过程中存在围标串标现象。

经调查核实,该公司原总经理袁某某在一些项目实施期间,非法收受管理服务对象财物,并违规帮助某企业中标。最终,袁某某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招投标领域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腐败问题易发多发,招投标是否公平公正透明,直接影响营商环境。”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同志介绍。

对此,县纪委监委以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突出问题作为开展破坏营商环境问题专项整治的“小切口”,建立与巡察、发改、住建、审计、财政、公安等部门贯通监督机制,统筹“室组地”力量,组建5个监督检查组,聚焦围标串标、买标卖标、明招暗定、虚假招标、干预操控招投标等突出问题,紧盯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等关键环节,细化项目招投标领域28项具体监督任务清单,深挖细查招投标领域腐败问题,助推全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向好。

“招投标领域涉及范围广、资金大,监督检查工作难度不小。”县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提升监督质效,县纪委监委重点对近年来依法必须招投标的工程项目进行全面清查盘点,综合运用实地督导访谈、明察暗访、调阅招投标资料台账等方式查找问题线索,严肃查处内外勾结、徇私舞弊、插手干预、暗箱操作、利益输送等问题。2024年以来,监督发现问题线索37件,立案34件,党纪政务处分31人。

针对案件背后暴露出的问题,县纪委监委督促案发单位举一反三,堵塞漏洞,推动健全完善《荔波县招标采购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荔波县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监管办法》等4项制度机制。同时,紧盯重点对象,联合相关部门制定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工程项目招投标“打招呼”登记报告制度,推动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招投标市场。(莫泰稷)

【工作体悟】

聚焦惠企“堵点” 优化营商环境

黔南州纪委监委坚持盯作风、盯责任、盯落实,精准发力,靶向监督,着力发现并查处了一批阻碍企业发展和企业反映强烈的“责风腐”问题;着力办成了一批让企业可感可及的助企惠企实事;着力协调解决了一批制约我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力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2024年以来,全州纪检监察机关监督发现影响营商环境的案件290件,党纪政务处分251人,通报典型案例3批11起17人,形成有效震慑。督促各级各部门积极协调解决企业用工、融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的问题815个,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黔南州高质量发展“六大提升行动”和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攻坚行动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深化整治,以强有力的监督执纪助力擦亮“贵人服务”营商环境品牌。一是强化重点监督,护航优化营商环境。运用好“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紧盯投促、政务、市监等重要涉企部门的“关键人”,紧盯政策落实、行政审批、监管执法、涉企服务等“关键事”,为持续深化拓展“十不折腾”专项行动,做实“十项服务”举措,逐步为打造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纪律保障。二是严肃执纪问责,严查破坏营商环境违纪违法问题。持续深挖彻查政策落实不到位、政务服务不作为、行政执法不规范、政商关系亲清不分等破坏营商环境的典型问题。严肃查处官商勾结、利益输送、以权谋私等严重破坏政商关系、损害营商环境的违纪违规违法行为。三是用好监督成果,持续推动系统施治。坚持“查改治”贯通发力、一体推进。针对监督发现的突出问题“解剖麻雀”,做好个案剖析、类案起底、规律总结,用好用活纪检监察建议、“一案一整改”等有力武器,推动相关行业职能部门分析问题、找准根源、纠正偏差、深化改革,聚焦助企纾困完善工作机制、开展专项整治、创新服务体系等,逐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合力由“散”变“聚”,政策兑现、服务保障等由“少”变“多”,办事流程、审批过程等由“繁”变“简”。(黔南州纪委副书记、州监委副主任  张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