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新闻动态 >媒体聚焦 > 

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11.23):史海钩沉丨贵州宣慰府

日期:2020-11-23

来源: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

浏览次数:

字号【

视力保护色:

 

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  精彩推荐

 

 

 

  图为贵州宣慰府新貌

 

位于毕节市大方县城北面约2公里处的螺蛳塘畔,矗立着一座罕见的“九层八院”巍峨大型彝族仿古建筑,静静地坐落在群山之中,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九层衙门。这里就是贵州最大的彝族仿古建筑——贵州宣慰府。

穿梭在这座非比寻常的贵州宣慰府中,院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仿佛娓娓诉说着那段不平凡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蜀汉时期,水西彝族土司济济火因助诸葛亮南征有功,被封为“罗甸王”。罗甸王府的建造,是遵从彝俗对祖灵的崇拜,遵照九序之规,其型如“象天九重,法地八层”,即九层八院而建。

贵州曾有四大土司:水西安氏、播州杨氏、思州田氏和水东宋氏。元朝时期设立土司制度,以鸭池河为界划分水西、水东。播州大致在遵义等黔北地区,思州则在以开阳为基地的黔东北地区,水西以毕节(今七星关区)、大定(今大方县)一带为主,水东则以鸭池河以东的贵阳、龙里等地为主。四大土司中尤以水西彝族土司历史最为长久,最早可追溯到三国蜀汉时期,直到清朝实行“改土归流”才消亡,持续了近1400年,甚至比很多中原王朝的时间都长,所以有“百年王朝,千年土司”的说法。

贵州宣慰府最早叫罗甸王府,至明朝时始称贵州宣慰府,之后历代水西宣慰使都在这里处理政务。最为人乐道的就是一代彝族巾帼英雄奢香夫人,曾在这里执政办公。她支持明朝朱元璋军队平定西南残元势力,修驿站、纳汉儒、奖耕织、通贸易,为加强民族和睦、维护祖国统一繁荣立下了不朽功勋。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霭翠逝世,因子年幼不能承袭父职,遂由奢香承袭丈夫贵州宣慰使一职。当时,正值明太祖朱元璋军队经贵州南征云南,奢香积极献粮通道,还亲赴乌撒、芒部等地,向诸土酋阐明形势,劝说开导,从而使割据势力失去支持,明军得以顺利进入云南,一举消灭元守军,结束云南割据势力的统治。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她亲率水西各部,组织投入大量人财物力,修桥铺路,并设置龙场、陆广、谷里等九驿,全程二百余公里,史称“龙场九驿”。开置驿道后,奢香多次到金陵,广泛接触汉族文化,深受中原文化影响,于是,她向外广聘汉儒,兴办宣慰司学培养各族子弟。同时,招来能工巧匠,传授先进耕织技术,开垦农田发展生产。经奢香勤政治理,水西地区社会安定,民族和睦相处,经济发展稳定……

不幸的是,明朝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贵州巡抚王三善率军征讨奢崇明、安邦彦起义军时,进占了贵州宣慰府,却难以抵挡水西义军的猛烈反击。王三善撤军时便令官兵纵火烧毁了贵州宣慰府,“尽焚庐舍而东”,贵州宣慰府就这样毁于一场战火。现在的贵州宣慰府是2008年大方县政府投资1.2亿元修建,占地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建设面积0.797万平方米,于2010年竣工。

恢复重建的贵州宣慰府,是依据罗甸王府——慕俄格城堡、水西彝族君长府第一至第九层衙门遗址等考证及相关史料记载的风格,恢复建造起来的典型明清彝族土司建筑群。建成后的宣慰府为虎型如意布局,后倚云龙山,前临螺蛳塘,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一座精美六孔弧形桥横跨螺蛳塘,日出时分阳光洒在水面,波光粼粼,当地人称为“螺蛳跃金”。

站在贵州宣慰府前的螺蛳塘畔凝望,但见九层衙门依着山势向上逐渐递进,巍峨庄严,青瓦红檐,回廊转梯,深宫幽帷,雕窗飘帜,其规模之大,气势之宏,布局之精,构思之巧,充分显示昔日贵州宣慰府的雄伟气派。

而今,雄伟壮观的贵州宣慰府,是30集电视连续剧《奢香夫人》的拍摄基地,《一代人师严修》《南诏王》等影视剧相继在这里拍摄,这里已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影视拍摄基地和旅游目的地,是大方县的一张亮丽旅游名片,吸引着无数游客来这里旅游参观。而奢香夫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和睦和促进彝族地区经济文化的丰功伟绩,必将激励着每位水西儿女,苦干实干决胜脱贫攻坚,砥砺前行奔向全面小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再创新辉煌、走向新未来!

(毕节市纪委监委)

链接:http://www.gzdis.gov.cn/show.html?url=system/2020/11/23/0177765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