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新征程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深度关注 |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日期:2023-10-12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
视力保护色:
在新时代新征程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深度关注 |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图为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见证伟业展厅。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党中央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有着怎样的时代依据和现实基础?如何理解新的文化使命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金民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所长王虎学。
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的现实基础提出的
记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提出,有怎样的时代依据和现实基础?
金民卿: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的现实基础提出的,也是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任务和要求形成的。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激烈变化,给我国文化建设提出诸多风险挑战,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和思想深度上去回答当今时代本质及其阶段性特征,必须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回答各种新的世界之问、时代之问。要完成这些任务,没有深度创造性的、科学完整的思想文化建构是不行的。与此同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提出新的更加丰富的要求,这就必须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同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包含对理想信念、精神文化、公平正义等方面的渴望,而在科学理论的武装和引领、公共文化资源的供给、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等方面,我国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新时代文化建设问题,以更好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记者: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王虎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从文化建设的实际和规律出发,极大地提振了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文化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文化成就,有效掌握了文化领导权,从而使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第一,推动中华民族的文明觉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新时代的实际出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进一步彰显了这一思想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度的文明自觉意识,深刻体现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文明觉醒和文明关怀,是新时代党的文化建设的最大成就和最大成果。
第二,开辟守正创新的文化发展道路。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深化对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文化传承与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提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文化发展道路,这是一条守正创新的文化发展道路,也是新时代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必由之路。
第三,提升文化竞争力、扩大文化影响力。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且速度较快,文化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目前,我国电视剧年产量居世界首位,纪录片、动画片、文艺节目等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国产电影票房收入逆袭,在国内市场可以与好莱坞电影竞争。随着我们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记者:如何理解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
王虎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文化强国一方面是文化事业强国、文化产业强国,另一方面是文化思想强国、文化道德强国,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但归根结底还是要建立文化思想强国、文化道德强国。只有不断提高全体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才能从根本上建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国。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新的文明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程和发展相衔接、相映照,彰显出鲜明的民族特征和中国风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历史主动精神、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明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使命任务,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掀开崭新篇章。
金民卿: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关键,是要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这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新时代文化使命的目标,是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就要在马克思主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色,通过“两个结合”的根本路径,坚持文化自信、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的根本要求,建设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为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同时,在推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中华文明基础上形成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丰厚土壤和深厚根基
记者: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如何推动建设?
金民卿: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灵魂方向,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思想指导。这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魂脉,是科学性、先进性和现代性的保证。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基础,是中华文明的丰富内容和突出特色,这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中华文明基础上形成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丰厚土壤和深厚根基。在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是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更加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存在形态,是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形态。其最核心的内容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同时又是现代化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统一体,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自强品质,具有强大生命力、传播力。
王虎学: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在以下方面不断着力、发力。
第一,把握中华民族历史文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应该重视从传统文明中认真汲取一切科学、积极的成果,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思想智慧、价值观念、人文精神,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架起古今文明相通的桥梁。
第二,依循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就与经验、机遇与挑战、推进与发展中汲取养料,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根基深深扎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之中、深深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土壤之中。
第三,结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中摄取文明精髓,构筑起坚实有力的现代文明建设的文化基础,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不断发展、不断提升。
第四,拓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全球视野。从与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优秀成果交流互鉴中,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汲取“百家之所长”、兼收并蓄的过程中,以宽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襟走向世界,推动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站稳中华文化立场、厚植中华文化自信
记者:踏上新征程,我们应当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担当起新的文化使命?
王虎学: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旗帜,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须深刻领悟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是一个有机整体,各有侧重,彼此贯通,贯通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既是对中华文明精神的科学把握,又是站在中国式现代化角度对文化建设的深邃思考与恢弘擘画,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努力创造新的文化辉煌提供根本指引。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深刻认识民族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站稳中华文化立场、厚植中华文化自信,不断提高文化传承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走好自己的路”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利的文化条件。
金民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坚持文化发展原则,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结合起来,熔铸古今、汇通中外,总结历史经验,反映时代要求,着眼未来发展,坚定中国立场,开拓全球视野。
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文化主体性,坚持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牢牢树立自立自信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坚定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彻底打破理论体系和理论话语依赖,形成自主性的理论体系,建构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大力弘扬伟大斗争精神,勇于同各种外来势力干扰进行坚决斗争。
必须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时代文化发展要坚持贯彻融通思维,以开放包容的态度贯通古今中外文明,创造新的文明形态。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守正,就是要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精髓,坚定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党对文化建设的全面领导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创新,就是要在文化建设中开拓新实践、形成新思路、提炼新观点、探索新机制、创造新成就,坚持辩证取舍,做到推陈出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实践中开创中华文明发展的新境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